水溶肥專家為您詳解水溶性肥料
發表時間:2014-5-9
隨著中國農業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如何與政策結合、借鑒國際經驗、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特別是如何尋找切入點,在市場競爭中把握商機,發展水溶性肥料,成為眾多水溶肥廠家有待解決的問題。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水溶肥料作為一種與節水灌溉農業、立體高效栽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配套產生的一類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節能環保、節水、省肥、省工、增產的特點,是未來肥料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溶性肥料和膨大劑有本質不同,后者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屬于農藥。水溶性肥料更節水,效率更高,農作物更容易吸收。
在2013年新疆第二屆國際水溶性肥料高峰論壇上,來自各地的農業專家對水溶性肥料的解析,仿佛給大家上了一場生動的科普講座。
一問:為何易吸收;使用水溶肥是科學施肥的要求?
華南農大資環學院作物營養與施肥研究室主任張承林教授說,溶于水中的養分,植物更容易吸收。以根系吸肥為例,在吸肥過程中,靠近根部的容易吸收,遠離根部的養分相對濃度就較高。而自然界存在一個擴散過程,遠離根系的高濃度肥料,會隨著土壤擴散到根系,而擴散需要水的參與。
葉面吸肥,也需要水的參與。永業科學院院長仝寶生表示,據了解,葉面施肥是通過作物葉片為作物提供營養物質的方式,植物的葉片有上下兩層表皮,由表皮細胞組成,上表皮細胞的外側有角質層和蠟質,角質層由一種帶有羥基和羧基的長碳鏈脂肪酸聚合物組成,這種聚合物的分子間隙及分子上的羥基、羧基親水基團可以讓水溶液滲透進入葉內。在對腐植酸等水溶性肥料的研究中發現,水溶性越好,噴施到葉面,作物更容易吸收。仝寶生說,所以我們一直在提高產品的水溶性。
二問:節水節在哪兒;既然是水溶性肥料,肯定需要消耗水,為何反而更節水呢?針對記者的疑問,仝寶生解釋:即使傳統的施肥方式,如撒肥,如果沒有降雨,沒有灌溉,作物是無法吸收的。因此水溶性肥料結合灌溉農業,做到水肥一體,具有節水、省肥,省工省時的特點。實踐證明,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方式和傳統澆水施肥相比,節水。
據介紹,我國現在有耕地1.3億公頃,農田灌溉面積占耕地的總面積56%,根據我國節水灌溉發展規劃,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9億,所需糧食約8000千億多公斤,比當前增加2500多億公斤,為此農業灌溉的面積,需要大量增加。在水資源供應不能解決的情況下,灌溉面積的擴大,將主要依靠節水灌溉區域。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王道龍說。發展灌溉設施,像滴灌、噴灌等,都要求用水溶肥,灌溉越精細,對肥料的溶解性要求越高。如最精細的滴灌,對水溶肥的要求最高。張承林說,否則容易出現肥料堵塞問題,比如滴灌,如果水溶性差,很有可能剛剛用水,過濾器就會堵塞,需要立即清洗。這不僅會影響灌溉設施,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如果灌溉設施較少,或者堵塞的間隔時間較長,清洗起來還可以忍受。仝寶生說,但大面積的灌溉,根本忙不過來。他建議,應該在提高肥料溶解速度與降低水不溶物含量上下工夫,開發出更高端的水溶性肥料,以提高灌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