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溶肥與傳統復合肥的價格差異在哪里?
發表時間:2013-12-31
近期有客戶向我們反映,大體內容是抱怨水溶肥的價格超高,但對比的是傳統的復合肥,這當中把很多假冒偽劣的水溶肥當做了標準。下面我來算一個賬,這個帳的具體數據不一定很嚴謹,能表達清楚意思就行,希望大家能夠看得明白。
咱先算一下傳統復合肥:傳統復合肥,大多都是50KG/袋的包裝,總養分含量,以45%的居多,當然也有48%、51%、54%的但都占極少數。咱們就按照總養分50%計算,那么是不是50kg×50%,這是一袋肥料當中純養分的含量?也就是說每袋50kg的肥料當中總養分25kg。而傳統復合肥的利用率,各個廠家有各個廠家的宣傳,但是國產的大多數在30%-40%,進口貨40%-50%的居多(這也就是為啥進口肥在老百姓看來效果好的原因之一)。咱們再按照利用率50%計算,剛才的50公斤肥料當中咱們算了,是有25kg養分,再乘以50%的利用率 答案是12.5公斤,也就是說 你投入到地里50kg肥料,實際上只有12.5kg能利用,咱這還沒算,隨水繼續流失的,樂觀的答案是12.5kg。那么50kg-12.5kg=?如果我沒算錯的話是37.5kg,這些又去了哪兒?我相信沒人能夠把它從地里清理出來,既然沒法清理出來,又沒法被利用,又不是土壤本身的玩意,我們是不是可以在一定角度上講,理解為這37.5kg的物質是“垃圾”?為什么土地現在越種越壞 越來越板結?這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
再來說說大量元素水溶肥:假設一點都不利用,我們每次每畝地往地里投入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是多少kg?我這算是用的狠的了每次每畝地無非是5kg左右,剛才說了 假設投入的不利用。那么這5kg多啊還是剛才傳統的復合肥的那37.5kg多?哪個能夠讓土壤更快的惡化?哪個能夠讓土壤更快的板結?哪個能夠讓土壤更快的不能種了?
咱再來說說原因,假冒偽劣的不算,我承認現在國人的仿造能力超強,很多假冒偽劣的貨都是外觀很精美的,但是假冒偽劣橫行不單純上大量元素水溶肥吧?傳統復合肥也存在不少假冒偽劣的。就正規產品而言,大量元素水溶肥選擇的原料和傳統復合肥是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磷酸二氫鉀,大家都很熟悉,就質量標準而言,有農用級別的、有化工級別的、有食品級別的等不同的檔次的,不同的檔次,利用率不一樣,成本價格也不一樣。有良心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廠家的產品的鉀源當中的磷酸二氫鉀都是選擇食品級的,自然成本高,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啊,利用率也高,殘留也小。當然 傳統復合肥的鉀源都不舍得用磷酸二氫鉀,假冒偽劣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也可能不舍得用,這就是成本差距。就算不是假冒偽劣的產品,如果采購的是農用級別的磷酸二氫鉀,那么成本就會降一大截,這還僅僅是一個原料,所有的原料都加起來,差距又該多大?
我不想從營銷的角度去說什么銷量大小帶來的營銷成本分攤問題,也不想說什么單位份量的利潤大小問題,單純從上面這一個角度,分析傳統復合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差別,至于你愿意選哪種那是你作為消費者的權利!